极目新闻记者 彭影
通讯员 吴杨 潘城岗
摄影记者 王永胜
视频剪辑 彭影
2025年1月2日,在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腔镜手术室内,一场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术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。手术室整洁而肃穆,机器设备的滴滴声此起彼伏,医生正在为一位患者做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,黑色镜管缓缓深入患者鼻腔,患者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,配合着医生的操作,而医护人员们各司其职,忙碌而有序,共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。与此同时,在另一间手术室里,一场消化镜手术也在紧张进行中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,腔镜手术以其微创、精准的特点,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,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,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。2023年,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对手术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,腔镜手术室设立了支气管镜室和消化内镜室,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环境的质量,还进一步拓宽了医院的诊疗服务范围,为更多患者提供了专业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消化内镜:及时检出腺瘤,守护消化道健康
2024年12月15日,躺在复苏间的王先生,由家属贴心陪伴着,他刚刚经历了一次无痛肠胃镜检查。当医生给他展示切下的八个病检样本时,他颇为惊讶。
46岁的王先生虽然生活相对规律,但偶尔小酌几杯和抽烟的习惯,还是让他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。2022年,他的父亲因肠癌离世,家人曾劝他做胃肠镜检查。由于平时身体无恙,王先生并未在意,这次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,他才来到医院,接受胃肠镜检查。
“我们发现患者的回盲部到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,每个肠段都长有1-2厘米的息肉。”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消化内科主任陈静说。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判断,陈静迅速识别出这些腺瘤可能为绒毛状腺瘤,并在内镜下熟练地切除了这些息肉。病理结果显示这些息肉为腺瘤,且含有绒毛成分,虽然属于良性肿瘤,但也有较高的癌变率,这使得王先生成为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。陈静强调:“患者需要在三个月后来门诊进行肠镜复查,每半年进行一次胃肠镜监测。”
针对这一病例,陈静给出了专业的建议。她表示,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、年龄在40岁以上、生活习惯不佳的男性应被纳入重点筛查范围,特别是喜欢食用高盐、腌制食品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。这些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,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。
此外,陈静还介绍,消化内镜室不仅有无痛胃肠镜、内镜下黏膜切除、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等技术,还结合了中医特色治疗,如膏方进补、中药灌肠等,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。
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,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。通过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提升的诊疗水平,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正致力于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、高效、精准的医疗服务。
无痛胃镜:解开高龄患者胃癌晚期真相
近日,一位80多岁的老年患者,在接受了无痛胃镜后,揭开了病症的真相。
患者因乏力和双下肢水肿在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就诊,在心血管科进行了多项检查,排除了心血管疾病的可能。
在MDT(多学科会诊)过程中,医生们注意到患者的蛋白水平持续偏低,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消化内科主任陈静的警觉。为进一步探究病因,医院为患者安排了磁共振和CT检查,结果发现其腹膜存在增厚现象。患者在住院初期并未出现腹水,但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,腹水开始显现,且蛋白水平始终无法提升至正常范围。陈静指出:“从这些临床表现上提示,患者很可能与胃癌有关,需要做消化内镜检查。”
考虑到患者高龄且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,进行无痛胃镜的风险大。消化内镜团队与家属的充分沟通,并请麻醉等专科评估后,决定为患者实施无痛胃镜。
2024年12月20日,患者接受了无痛胃镜手术。手术过程中,医生们发现患者的胃体黏膜明显肿胀,胃腔蠕动性明显减弱,并在胃窦小弯侧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隆起物。经过后续的病检和免疫组化分析,最终确诊为胃癌。
“高龄患者出现乏力等症状时,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来考虑,还应该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。”陈静提醒,很多老年患者年轻时并未接受过胃肠筛查,错过了筛查的最佳时期,因此对于高龄患者,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消化道健康。在接诊过程中,医生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,对于疑似消化道问题的患者,要及时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。
“医院消化内镜室拥有实力雄厚、专业扎实的医护团队,我们运用白光内镜、化学染色、NBI放大内镜等,对消化道早癌进行筛查和诊断,包括各种食管、胃肠道的良性病变及早癌,各种腺瘤、黏膜病变、胃肠间质瘤、胃肠道息肉、神经内分泌瘤等。”陈静强调。
支气管镜:精准医疗的“管道探险家”
支气管镜纤细柔软,能够灵活地深入到气管、支气管的各个分支,如同一位精准的“管道探险家”,将支气管内的景象清晰地呈现出来。
42岁的王女士就是支气管镜技术的受益者,王女士在做完支气管镜的当晚,终于摆脱了持续一个月的咳嗽,安然入睡。
因秋冬换季感冒,王女士遭遇了持续一个月的咳嗽困扰,夜不能寐。尽管尝试了多种药物,但咳嗽始终未能缓解。不久前,胸痛的出现更是让她倍感焦虑,稍微深呼吸就会感觉胸痛。2024年12月17日,她来到湖北省康复医院(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)呼吸内科,经影像检查,科室副主任医师高微华发现肺部中叶存在感染,立即安排她入院治疗,第二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。
上午9点,王女士进入支气管镜室。“您全程是清醒的,镜子会从鼻子里进入,我们会在沿途气道黏膜上喷洒麻药,会有两三处短暂的不舒服的感觉,您坚持一下,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这短暂的不适。”支气管镜室副主任医师赵俊耐心地向王女士解释检查过程,随着支气管镜缓缓从鼻腔进入,王女士的肺部情况逐渐展现在医生眼前。检查中,赵俊发现王女士肺内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,并成功将其吸出并同时送病原学检验。短短数分钟时间,王女士肺部的分泌物就被清除干净。第二天,医生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了抗感染治疗方案。第三天,王女士的胸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。短短几天王女士很快就康复出院了。
“这项检查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”赵俊解释,“一方面,我们可以通过气管镜观察是否有新生物,从而检查是否有肿瘤的风险;另一方面,通过吸取肺部分泌物进行送检,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。”赵俊强调,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迅速清除分泌物,迅速缓解肺部感染患者的胸痛症状,相比传统的抗感染治疗,效果更为迅速且能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。
对于肺炎、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、气道新生物等多种肺部疾病,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。同时,还能获取气道分泌物、肺泡灌洗液、组织标本等进行微生物及组织学鉴定,为精准诊断提供多维度的依据。
赵俊提及,截至目前,该院已成功完成数十例支气管镜检查治疗,其中最高龄患者为93岁。临床观察结果显示,该治疗方法效果确切,既安全又有效。对于那些反复感染、有大量分泌物或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不妨考虑尝试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。